新闻学标识性概念体系的建构

19 02

新闻学标识性概念体系的建构

  所谓标识性概念■◆◆◆★,是指一个学科必然出现的■■◆■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语汇。一门学问之所以成立,首先是它有一系列的独特概念■■,把该学科的研究对象、范畴、原理和规律揭示出来★★◆★■。有了相当数量的这类概念,才能形成理论演绎体系★■■★◆。根据笔者对多门学科■◆■■“辞书”的统计,多数学科有500800个标识性概念,一本基础理论著作至少应有标识性概念200300个★◆◆◆■■。

  但我国现有的新闻理论著作,大多数仅有标识性概念70个左右。基本概念如此稀少,研究内容必然狭窄★◆★◆,研究深度肤浅,难以展示对重要论断的推理★◆■■★★,更无法阐释其基本原理和规律。

  新闻研究当然有“学★★◆★”,探索任何自然或社会现象的理论都可能成为一门学问,“新闻无学”的观点没有立锥之地。一些人之所以认为新闻◆★■★◆■“有术无学”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,新闻学缺少标识性概念,多数新闻理论著作和教材概念稀缺◆■,对仅有的概念也缺少科学界定。

  任何学科都尽量排除共性概念,否则难以对研究对象、范畴标定和原理阐释做出准确的判断,也无法构成该门学科的 ◆★★“认知细胞★■”◆■■◆■◆。缺少标识性概念★■★,一门学问不仅难以成立,更谈不上有什么体系;标识性概念的内涵粗浅★■◆◆,说明学科的成熟尚待时日■◆◆★★◆;大量使用共性或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,一项论著可能成为“学说泡沫★★◆◆★”。

  新闻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但大量论著的概念体系至今支离破碎,与哲学■■★◆★、法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、文学等学科相比■◆■■★,不仅概念稀少,而且学界和业界对其标识性概念的理解分歧较大★◆。正因为如此,新闻学的推理体系十分脆弱,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没有出版过一本系统的理论著作,改革开放后还就◆◆■★◆“新闻是否有学◆★■★”、“新闻有术无学”等问题展开过争论,直至引起国家职称评定部门的非议◆■■◆。

  标识性概念是某个学科独有的语汇★◆★◆■■,别的学科很少使用,各个学科共用的初级概念只能是常识★★★★★,不能将其视为学科的标识性概念。现在◆■■,很多新闻学论著把新闻的特征归结为“真实性、公开性、新鲜性和及时性”,但这个◆■■“四性”说却彻底摧毁了新闻◆◆★■“特征”的属性。公开性是一切意识产品的共性,文学作品是公开发表和流传的,绝大多数理论著述也是公开出版和发表的,一切艺术品美术、音乐、雕塑、戏剧等都具有公开性。把它视为新闻的特征,无疑是刓方为圆,以全归偏。真实性也不是新闻的特征,而是新闻成立的基础,新闻成立后才显露出它的特征。即使把真实性视为新闻的特征,也不是它独有的■■◆★◆■。一切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真实的■◆★★,称为艺术真实■■◆■◆;一切优秀的理论著述都有真实的要素■■★,称为理论真实,表明它的观点、论断是对思维对象符合实际的反映■◆。把及时性、新鲜性视为新闻的特征也十分牵强,许多文艺作品和理论成果同样有反映现实及时、内容新颖的特点。新闻学无法冲破共性概念的羁绊,它的个性就显露不出来★◆■★。

  新闻学今天已成为显学◆◆,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广泛普及◆★★■,除了超过百万的从业人员要了解、掌握和研究新闻学,全国高校20余万新闻学专业的师生都在程度不同地探索新闻学。到目前为止,全国业界和学界出版的新闻理论著作已有300多部■◆★◆★■,专著、合著和大量新闻学论文彻底改变了新闻学成果浅薄的面貌■◆◆★★,但其标识性概念的非科学性依然存在◆■◆。

  新闻学概念应是人们公认的对事物的称谓,对其含义的理解只有一致★■,人们才能准确地认知新闻现象并相互交流★◆■■◆★。如果大家对同一个概念各有不同认识,即使差异不大,只要存在漏隙■■◆◆★,不同的人就可能推导出不一样的结论■◆。这就需要把新闻概念的内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■◆■◆◆◆,防止研究和观察新闻现象时出现曲解。

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!官网,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,d88尊龙a6电气有限公司